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吉兆

關燈
吉兆

宇文裹自然不會整日悶在島上,宇文汲特給她配了一艘畫舫,特許每隔十日,離島散心。

她人,也是真懶散,宇文汲不信任長樂,只信任自己的親生女兒,巴巴兒送來聽學。可即便皇父是真心希望她盡快習得翰南篆這門不外傳絕技,她依舊是可有可無的態度,她來這兒,更樂意地是欣賞長樂這個敗者,被軟禁一隅的困窘。

長樂不急也不惱,不同於板著臉一語不發的宇文汲的心腹傳信太監,宇文裹每此回來,起碼還能給她帶來一些時訊,就憑這兒,她樂意給她留盞熱茶。

蓬萊島上猶如古剎,一日覆一日,日日皆一樣。可這之外的大承朝,變化和紛爭,卻從未停止過。

後宮不可一日無主,傅太後的親侄女,小傅氏新給皇帝添了個公主,在太後的授意下,被破格提擢為了貴妃,授管轄六宮之權,掌了實權,離皇後之位,只差一個親封誥書。

南方的戰場上,天氣漸冷,草木枯黃,戰事逐漸進入了僵持階段。誰也攻不下誰,但同時誰也不退讓分毫,陷入了詭異的平衡,猶如箭弦拉得越來越滿,在毫厘之間蘊著多方的角逐。

一封來自殷恪的密報,讓宇文汲心驚不已。叛軍本是烏合之眾,何以有這般和朝廷拉鋸抗衡的本事,據緹營衛多方情報佐證,應有祁國和南岳國的介入。

這一南一北兩個國家,同承朝接壤最多,若真讓兩國南北夾擊,形成對承朝的合圍之勢,後果將不堪設想。

更令宇文汲頭痛的是,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,一則謠言,開始甚囂塵上。

說明懷太子,是宇文汲這個大哥,親手毒害致死的。理由很充足——奪嫡。

據說,最初這個消息,是從關押崔鳳池的獄卒那裏洩露出去的。在押解進京的第六十四天,崔鳳池暴斃在刑部大牢之中,坊間傳言,他在臨死之前,因奇癢難耐,咬破了手指,然後寫了三面墻的血書,似求速死,而後血盡而亡。

雖然第二天,他所處的牢室便奇異失火,雖然刑部在崔鳳池死的當日,就立時嚴令,杜絕外傳文字,違者斬立決。

在世人看來,嚴防死守,諱莫如深,本身就是一種態度。何況明懷太子薨逝後,誰獲益最大,有目共睹。

就這樣,一個關於宇文汲謀劃多年,聯系崔氏,合謀毒害明懷太子的故事,被描繪得有模有樣。

恰在這時,一個因傷病而內退的前金吾衛,在一次郁郁不平的醉酒之後,吐露補充了一個讓人不寒而栗的細節,當今聖上,派緹營衛暗地追殺明懷太子的遺孤。

是了!眾人紛紛恍然大悟,那個傳遍上京城的童謠,言明明懷太子有遺孤於世,作為伯父的宇文汲肯定也有聽聞,但他和傅太後做了什麽?大肆抓捕涉嫌“造謠”的書生,至今還在大牢裏羈押著。

這個態度還不明顯嘛?

“禍不單行”的是,因故,意外被困在荷花鎮,且立有軍功的周之語和賀明章,發現了一個驚天秘密。

其實荷花鎮之役的勝利,全然是險勝,遠沒有宇文裹吹噓得那般輕松,當時事態緊急,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,周之語和賀明章不得已來了個先斬後奏,招安了山匪,充實了當地的軍備。

數年來,山匪劫掠的多半是過路的商隊,卻甚少侵擾當地鄉民,並非是因為他們是劫富濟貧的義士,而是,打斷骨頭連著筋,當地之人,多半是親族。這次,江南叛軍氣勢洶洶而來,在共同的敵人面前,山匪自然願意放下刀劍,借著朝廷招安的東風,共同保護一縣鄉民的安康。

眼下,天氣轉寒,戰爭進入了僵持階段,軍旅經驗豐富的賀明章主動提出,不若趁著這個休整期,一面加固城墻,一面屯田開荒,好為來年的春耕作準備,多屯點軍糧,總沒有壞處。

還有一層考慮,是周之語建議的,不好對外明說,那就是山匪歸編尚淺,不給他們多尋些事做,恐再生事端。

就這般一遍開荒,一遍築墻,開荒翻出的多餘的泥土,正好燒磚築墻。

周之語也打算在加固城墻之時,逐漸以新換舊,畢竟舊城垣修建時間久遠,也是到翻新修繕的時候了。

這一翻,竟在原城樓的磚縫間,無意翻出了一塊松動的青磚,抽出一看。內中鑿空,藏有一個密封的錦盒。

據傳是歸雲扶的絕筆信。

至於信中言何,宇文裹自然不會告訴她。提到歸雲扶,她頗為不虞。

事情的結果是,賀明章率了一小隊人,來到了距離槐陽三裏之地的河渠之上,在鑿挖了足有半日之後,於河灘淤泥之中,挖到了一座狀似麒麟的赭紅嶙石。

天降祥瑞,此乃吉兆。

那一天,天氣甚好,圍觀百姓甚多。

是以,當清水沖刷幹凈赭紅嶙石被層層覆住的泥漿,一行小字重見天日,無數人見證了這一幕,其中不乏鄉裏的窮秀才,小童生,識得字的。

他們一字一頓地讀出來。“紫薇花對紫微郎,海晏河清天下安。”

人群霎那間沸騰了,人人的眼中都滿溢著興奮與璀璨的希望。這是上天的明示,看來此戰必勝,重返太平世不是奢望。

聞訊趕來的州牧齊樞更是激動得老淚縱橫,他在橫州這個遠離京城的偏遠之地已經太久太久,久到自己都覺得仕途升遷無望,一輩子遙望上京了。現在從他的轄地挖出此等祥瑞,更何況是聖上自己人,駙馬督尉賀明章親自帶隊挖出來的,只要一路精心保護,奉上寶物,聖心必然大悅,皇天不負有心人,他宦海沈寂多年,看來是時候時來運轉,步步高升了。

宇文裹也是這般認為的,她不無可惜道:“聽說赭石已經送到兩儀殿了,父親還沒回來,我本要是去瞧一瞧這稀罕玩意的,偏宮門要下鑰了,被明益大總管急忙忙遣人送了回來,他怕父親怕得跟什麽似的,我是新長公主,父親怎麽會因為宮門下鑰這等小事,怪罪於我。”

宮門下鑰,是“這等小事”。

長樂僵硬地扯了扯嘴角,深感宇文裹全然是被寵壞了,救無可救。

但靜下來仔細一想,她也同樣覺得“惋惜”,宇文裹若是能在兩儀殿多待些時候,應該能帶回些更充分的信息,河見祥瑞?冥冥之中,長樂預感不尋常。

果然,一個時辰後,異變突生。明益大總管頂著一張鼻青臉腫的喪臉,顫顫巍巍,披頭散發,連夜□□兒子們攙扶來,哆哆嗦嗦恭請新長公主覆返兩儀殿。

明益來的時候,晚膳方撤,宇文裹拿腔作勢接過婢女遞來的熱茶,慢條斯理地輕輕呡了三回,正眼都不擡一下,“這是什麽熱風把咱們大總管吹到這小島上了,我可記得清楚,一個時辰前,是您老人家告訴我宮中下鑰,不得隨意走動的。怎麽,這才過了一個時辰,便朝令夕改了?”

明益喏喏賠不是:“自然不是,自然不是,是老奴笨嘴拙舌,傳錯了話,咱們禁中規矩再大,歸束的都是下人奴婢,萬萬沒有反過來束縛住公主殿下的道理。是近來湖上風大,唯恐天黑不好行路,耽誤公主殿下休憩。”

“嗯,本殿明白了,規矩是來束縛下人的,你是父皇面前的紅人,自然不是下人,不必遵循這個陳規戒律,是以,帶頭逾矩,我問你,你來此處,可有皇命?怕是沒有吧,不然,你豈非不在第一時拿出?在下鑰之後,公然在禁中私自亂竄,明益大總管,你好大的膽子!”

唬得明益一個年過半百,頭發花白的老人,撲通一聲跪下磕頭,忙忙解釋:“老奴不敢!老奴不敢!實在是事態緊急,萬不得已,才事急從權,不急請聖旨,來請公主殿下幫忙。”

他身旁的小太監們紛紛嚇得面如土色,烏泱泱一齊跪下,連連求饒。

長樂看不過去,扶額“不耐”道:“大總管委實不懂規矩些,禁中是清靜之地,沒得在這裏一驚一乍,吵嚷哭鬧的。”

話音剛落,慣愛和長樂唱反調的宇文裹,方不情不願掀起眼皮:“你是積年的老人,向來最知輕重,本殿也不是那糊塗人,算了,起來說話,找我什麽事。”

明益感恩地瞟了眼長樂,忙不疊地爬起來,蝦腰戰戰兢兢道:“陛下看見赭石,立時臉色變了,龍顏震怒大發雷霆,當場便下令要斬了齊樞,連太後她老人家都驚動了,兩儀殿中亂成了一盅粥,公主殿下喲,快點去勸勸罷。”

夜色沈,秋風烈,眼見一場暴雨就要侵襲上京,長樂裹緊素色蓮花紋披風,吩咐島上的奴仆,攏緊各處門扉,小心燭火。

籬角心細,提著一盞燈籠跟在身後,路過宇文裹的居所時,擔憂問道:“新長公主處所這邊的門扉呢,咱們管還是不管?”

宇文裹走得匆忙,處所的窗戶,大半還是開著。

透過西窗,長樂瞧著紫檀木桌案上,隨意攤放的歷朝字畫真跡,嘆氣,“關吧,她今夜,應是不會回來了。”

世上能將明益捶打成這般模樣的,只會是下朝回來的宇文汲。但宇文汲從來不是一個喜怒形於色,不能控制情緒的莽夫。能失態至此,怕是有天大的事情。

她不禁沈思,赭石,究竟有何玄機?

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。三日之後,長樂知曉了宇文汲暴怒的根由——那句本是吉兆的讖語。

“紫薇花對紫微郎,海晏河清天下安。”

兩句吉祥話,誰能料到觸了宇文汲的黴頭?

是夜,籬角被藥湯放倒,睡得香甜。長樂只身一人來到了青冊庫。

月朗星稀,她仰首,二十丈的石室上,青冊庫三個鎏金大字,在烏木的牌匾上,分外明晰。

是太宗皇帝的禦筆,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她伸出左手,垂首看著金玉鐲,那個殷恪不讓她摘下的鐲子,終是輕輕褪下。

而後,向下輕輕一掰,碦噠一聲,玉鐲聞聲分成兩半,露出了其中銀光閃閃的魚形鑰匙。

長樂小心翼翼取出,而後,放入石門鎖芯,輕輕一旋,登一聲,沈重的石門,應聲而開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